有积极展望,也有理性思考。
7月6日,正值小暑,上海世博展览馆迎来了一场盛会——「2024WAIC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生态论坛」。这场论坛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指导,闵行区经济委员会、闵行区投资促进中心、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甲子光年协办。
本次论坛以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前沿话题为核心,吸引了众多人士参与,现场气氛热烈,甚至后排也站满了热情的听众。
多家知名上市公司、人工智能头部企业高管、业内顶尖的专家学者、专业观众、金融机构代表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览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成果,共同探索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在论坛上,钛虎机器人、飒智智能、非夕科技等领军企业带来了他们的最新产品,展示了中国在智能科技领域的创新力量。同时,14家人工智能企业现场签约,长三角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链联合体也正式成立,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现场,甲子光年创始人、CEO张一甲发布了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报告,而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公司副总经理夏吟则阐述了试验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决心,展望了一个智生产、智生活和智生态的未来之城。
此外,论坛汇聚了包括卢策吾、虞晶怡、付宜利、贾奎等在内的专家教授,他们通过主题演讲,分享了关于具身智能的深刻见解,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随着论坛的深入,更多关于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真知灼见涌现,不仅有对行业发展的积极展望,也有对行业发展过热的理性思考,这些讨论在现在这个发展节点,尤为重要。
1.千帆竞发:在上海闵行,与AI共舞
具身智能不是一个新概念,但从去年WAIC到现在,已经成为了热词。具身智能或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上海深刻把握科技前沿潮流,发挥国际科创中心引领作用,从政策、服务、场景落地等方面大力支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
在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汤文侃的致辞中,他不仅强调了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还详细介绍了上海在这一领域的进步。汤文侃指出,去年上海工业机器人产值达到了250亿元,产量约为6.6万台,机器人密度达到了每万名工人426台。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上海对机器人产业的持续投入和创新驱动。
汤文侃进一步介绍了上海在人形机器人发展上的机遇和布局。他提到,上海正在推动高能级创新载体的建设,促进高质量创新成果的涌现,并不断完善高效能的创新生态场景。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工业重镇的闵行区,在机器人整体和核心零部件方面都加快了布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展望未来,上海计划以更高的质量开展人形机器人的实践。这包括加强核心技术的突破、扩大示范应用、培育创新生态,并鼓励智能机器人团队落户上海,特别是闵行区,以服务全国,共同打造“上海大脑”这一全球制造的样板间。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汤文侃
在重点产品发布仪式上,上海市投促中心主任王东,闵行区科委党组副书记、科协主席杜涛,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公司董事长赵莉莉、上海南滨江公司总经理徐亚云,共同见证了企业产品发布。
2023年以来,试验区和大零号湾创新策源功能区“双区合璧”、协同发展,按照“大零号湾研发+试验区智造”合作模式,首批6家智能服务机器人链上企业落户试验区,特别是其中钛虎机器人、飒智智能、非夕科技等核心关键企业的加盟,使试验区“机器人天团”的阵容更加“豪华”。
现场,钛虎机器人首席技术官易港,飒智智能董事长、CEO张建政,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非夕科技联合创始人、穹彻智能CEO卢策吾三位嘉宾分别介绍了各自公司的最新产品,展示了他们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潜力方面的优势。
钛虎机器人展示了一款具有44个自由度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强调了其自重轻、输出能力强和行业级应用潜力;
飒智智能推出了一款名为“白猱”的移动双臂作业机器人,突出了其一体化设计和具身智能,适用于复杂工业环境;
穹彻智能则介绍了“穹彻具身大脑”,一个全球领先的通用具身智能大脑,能够赋能各种机器人或执行体。
钛虎机器人、飒智智能、穹彻智能现场发布重点产品
紧随其后的是闵行区重点人工智能项目的签约仪式,追知工科、创智合力、历坤智能等14家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华文,副区长谭瑞琮、区经济委员会主任李丽、区投促中心党组书记岳崇上台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其中,追知工科、甲子光年、熙香科技、惠夕智能、尚其贤科技、创智合力、无界方舟、智远慧、辰月科技、垄垦信息等10家企业签约落地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这些企业覆盖AI技术、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行业应用等上下游产业链,涉及多家细分赛道内的知名企业。
这批项目的集中签约入驻,不仅将促进闵行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添新动力。
追知工科、甲子光年、马桥镇、试验区公司、熙香科技、惠夕智能、尚其贤科技签约
创智合力、 无界方舟、马桥镇、试验区公司、智远慧、辰月科技、垄垦信息签约
历坤智能、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友机技术、莘庄镇、拾音科技、漕河泾科技绿洲、小i机器人签约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开放和创新能力的区域,已建立了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汇聚了众多知名机器人企业。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将利用区域产业集群优势,与长三角地区共同推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现场举行了长三角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链联合体的成立仪式,多位企业代表上台参与发布。他们分别来自:昆山同川科技、上海飒智智能、常州坤维科技、宁波中大力德、上海南滨江公司、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公司、上海鸣志电器、苏州绿的谐波、苏州国讯芯微、上海非夕科技、上海钛虎机器人等企业。
长三角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链联合体正式成立
闵行区作为上海的现代化主城区,以其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和宜居宜业的特点,被推介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拥有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以及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这里不仅是科技创新的重地,聚集了丰富的研发机构和高校资源,还提供了优质的生活服务,包括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被评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区”。
同时,闵行区以其高效的政务服务和政策扶持,成为吸引投资的福地,鼓励外商和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闵行区诚挚邀请企业家和投资者走进闵行,实地感受其投资环境和发展潜力。
闵行区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刘翔
接下来,甲子光年创始人、CEO张一甲现场发布了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报告,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的核心地位和人形机器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张一甲强调了构建健全的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指出软硬件的紧密结合与深度融合对于加速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明确的目标,预计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张一甲还提到了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性,强调了企业、科技服务部门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合作构建一个良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以闵行区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集聚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企业,形成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的新标杆。
甲子光年创始人、CEO张一甲
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公司副总经理夏吟则详细介绍了试验区作为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从核心零部件到机器人本体的完整产业链,包括芯片、控制器、伺服电机、末端执行器等关键技术领域,以及非夕科技、飒智智能等一批龙头和配套企业。
试验区不仅是上海市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特色产业园区,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工业基底。
夏吟表示,试验区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打造一个智生产、智生活和智生态的未来之城,欢迎各方拥抱试验区,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繁荣发展。
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公司副总经理夏吟
2.百舸争流:具身智能时代的激辩
在深入探讨具身智能如何重塑人机交互的未来这一主题上,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非夕科技联合创始人、穹彻智能CEO卢策吾的演讲提供了最新的洞见。
卢策吾及其团队在具身智能领域深入研究和实践多年,核心目标在于探索和实现具身智能的Scaling Law,即在低成本、规模化的基础上获取和训练数据,从而构建大模型和可达数据范式。
演讲中,卢策吾首先分析了具身智能所需的从视觉到控制的数据量与实际获取难度之间的巨大矛盾,突出了获取如此庞大数据集的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非夕科技联合创始人、穹彻智能CEO卢策吾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穹彻智能采用了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通过聚焦对操作物理常识和力反馈嵌入智能体行为决策的联合训练,从而降低具身智能的巨大空间(无穷不确定性)。
因此,穹彻自研了两个具身智能大模型:实体世界大模型和机器人行为大模型。前者能够通过训练来学习操作物理常识表征,并做到低成本可规模化地让穹彻具身大脑理解“世界是什么”;后者可以做到以力和操作对象为中心坍缩训练空间,让具身大脑以极高的训练效率学会“如何决策”,且具有极佳的鲁棒性和安全性。
同时,穹彻智能在仿真环境和力位行为数据采集平台等工具方面也表现出了显著进步。这些进步不仅体现在叠衣服、刮黄瓜等WAIC现场的能力演示上,也体现在其他通用原子技能的能力突破和广泛适用上。
在构建具身智能大脑方面,穹彻科技集成了一个稳定工程内核、工具链、大模型和核心组件的系统,能够支持各种技能的泛化和通用,实现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在构建具身智能大脑方面,穹彻智能集成了一个大模型、核心组件、完善工具链和通用原子技能的系统,能够支持各种技能的泛化和通用,实现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演讲最后,卢策吾提出了技术和商业的双向飞轮概念,强调了穹彻具身大脑未来发展注重的通用性和泛化性,以及能力增长与商业任务数指数级增长的关系。
紧接着,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执行院长虞晶怡,带来了另一场主题演讲《感知、认知与行为:具身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虞晶怡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人工智能特别是具身智能的当前发展和未来挑战。他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近70年的演进历程,从最初的感知、认知到行为的范式,到今天以数据、算法和算力为核心的AI实践。
虞晶怡指出,尽管过去十年人工智能在感知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包括多相机系统、神经辐射场,以及3D感知和生成技术,但具身智能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的挑战仍然存在,尤其是在交互性方面。
具身智能需要能够像人类一样自然地与三维世界进行交互,而不仅仅是在受控环境中。虞晶怡提到,目前的机器学习模型在处理真实世界中复杂、动态的交互场景时仍显不足,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感知系统,整合激光雷达、IMU等多模态传感器数据,以实现更加精准和鲁棒的环境感知。
此外,虞晶怡还提到了人与机器、机器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强调了交互过程中的试错学习,以及通过仿真和生成技术来模拟和理解这些交互。他探讨了人与人交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交互数据来训练机器更好地理解和模仿人类行为。
最后,虞晶怡提出了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展望,包括多模态数据的重要性、物理约束在有限数据情况下的作用,以及安全性和协作在未来人工智能交互中的核心地位。
他强调,协作不仅是人与机器交互的关键,也是机器与环境、机器与机器之间交互的基础,这预示着“协作”将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主题。
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执行院长虞晶怡
3.聚势未来:拥抱每一次科技创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付宜利带来主题分享《人形机器人研制与产业化研讨》,在这场演讲中,我们得以一窥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付宜利的演讲不仅展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付宜利教授团队在人形机器人研发上的深厚积累和创新成果,更深入剖析了液压驱动与电机驱动的关键技术,并展望了人形机器人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付宜利强调了人形机器人在感知、运动、动力和操作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并通过哈工大与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需求和挑战。
他提出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路线图:走进工厂、走出工厂,最后是走进家庭。正如比尔·盖茨说“将来每个人都会拥有一台人形机器人”,马斯克说“将来人形机器人数量会超过人类的数量”。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付宜利强调了构建产业链生态的重要性,包括仿生设计、制造工艺、驱动器与控制器开发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以及国家层面对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
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付宜利
紧接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终身教授贾奎在主题演讲《以Sim2Real AI引擎高效实现通用具身智能》中,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贾教授深入探讨了实现高效通用具身智能的"Sim2Real AI"方法,强调了通过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使机器人具备3D感知、力觉、触觉等能力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具身智能的五个发展阶段,从基础任务处理到商业化和完全智能化,为我们勾勒出具身智能技术发展的清晰路径。
演讲中,贾教授特别强调了获取精确的三维物理标定数据、力觉和触觉数据的重要性,并介绍了DexVerse™ 引擎这一核心技术平台,它是一个自动化的数据和3D资产生成平台,支持具身智能AI模型的研发和训练。通过3D生成式AI、自然语言生成复杂物体和场景等创新方法,贾教授展示了具身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潜力。
两位教授的演讲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传达了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付教授从人形机器人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结合;而贾教授则从具身智能的角度,探讨了技术发展与商业应用的融合。
他们的演讲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未来发展的深刻见解,也激发了我们对人机协作和智能技术应用的无限想象。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终身教授贾奎
毫无疑问,具身智能正在高速发展,那在此过程中,我们如何确保技术进步与社会责任的平衡?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甲子光年首席内容官王博和梅卡曼德CEO邵天兰,优艾智合创始人张朝辉,宇树科技合伙人亢志华,飒智智能董事长、CEO张建政,钛虎机器人创始人、总经理李永超,非夕科技副总裁胡晓平共同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具身智能与人类认知:模仿还是超越?》的巅峰对话。
在这场对话中,六位嘉宾深入探讨了行业的多个关键议题。他们分享了自己公司在智能视觉、机器人制造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并讨论了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它们在各种场景下的应用潜力。
嘉宾们普遍认为,尽管目前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深入研究来推动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的广泛化。他们指出,资本的热潮虽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动力,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泡沫风险,呼吁投资者和从业者保持理性,关注技术的长期发展而非短期炒作。
在技术层面,嘉宾们讨论了大模型在具身智能中的潜力和局限,包括它们在资源消耗、适应性和训练数据方面的挑战。他们强调了从实验室到现实世界应用的转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场景适应性、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以及模型的泛化能力。
对于具身智能与人类认知的关系,嘉宾们表达了从模仿到超越的不同观点。一些嘉宾认为,目前的技术还远未达到人类认知的复杂性,而其他一些嘉宾则认为,具身智能的最终目标可能不仅仅是模仿人类,而是发展出独特的智能形式。
在展望未来时,嘉宾们强调了务实和专业性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真正的乐观主义者应该对技术发展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同时积极面对和解决技术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呼吁行业内外的人士共同努力,通过跨学科合作和政策支持,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健康发展。
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站在了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科技本身并不足以改变世界,关键在于人们如何使用它。具身智能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它将使这个世界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同时也将带来新的问题。
不管是看好还是唱衰,关于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的讨论还将持续。
(封面图及文中图片来源: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责任编辑: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