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贷款 > 正文

民营企业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来源:未知作者:欢2018-09-19 17:42:57

一、谣言四起,"民"心惶惶

近日,一篇自称"资深金融人士"的网文称,"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应逐渐离场。"

尽管该文章的立场引发了舆论一边倒的批评,大家对这种有悖常识的观点并不感冒。但是,这么耸人听闻的论调,居然能引起舆论一片喧哗和热烈的讨论,使我感到十分不解。

几日后,朋友圈盛传一小道消息,"华为要被国资收购了"。华为作为中国最成功的国企之一,采用独特的员工持股制,多年来坚守不上市的原则,居然被谣传招安了。这最不可能被招安的,最能代表民企成功典范的华为,居然传出了这样的谣言。我恍然大悟,这篇网文的爆红,并非偶然。谣言四起,实则源于"民"心惶惶,民企的日子并不好过,大家才会如此诚惶诚恐,焦躁不安。

二、经济政策与周期的背离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经济增速基本是连年下行,从开始的保"8"到保"7",到后来提出的"L"型经济增长。特朗普上台后大打贸易战,虽说"雷声比雨点大很多",但整个市场都人心惶惶,市场信心受挫,国内二级市场更是愁云惨淡,怎一个"熊"字了得。

在中国,做企业税负本就很重,营改增后企业实际的税负不减反增。社保新政一出,企业中一片怨声载道,职员也感觉本就不多的工资到手更少了。社保明年起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也就是说纳税的工资必须和社保基本工资保持一致了,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隐形税负。

2009年使出的杀手锏"4万亿",尽管拯救了金融危机后中国数年的经济增长,却也在这十年间埋下了不少隐患。资本市场的风险积聚,楼市的价格泡沫都是中国亟需治疗的隐疾。于是乎,货币政策从宽松改为稳健,去杠杆成为资本市场的核心词。这也解释了为何现今的经济政策与下行的周期背离,让原本处于下行周期中的企业,感觉到了政策往往都是雪上加霜。其中,又尤以民企为甚。因为民企一向就有融资难的问题,社保缴纳也不够充裕,这些逆周期政策让民企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三、民企的"忧"与"愁"

近日来,"国进民退"的论调不绝于耳,也有不少机构和媒体出来为此澄清。我找出了一组数据,对比一二便知民企究竟境况如何。

2018年以来,规模以上的民企在营收和利润的同比增速上,都已经远远落后于规模以上的国企。

规模以上民企、国企营收增速对比

规模以上民企、国企利润增速对比

2018年以来,民企不仅仅在营收、净利增速上开始落后。更有甚者,因连连亏损而不得不卖壳,而收购方恰恰为意气风发的国企们。2018年年初至今,A股上市公司中有7家民营企业或因业绩不振,或因负债累累,控制权从自然人转让给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事业单位,这些公司的市值在20亿元至65亿元不等。一面是因现金流问题卖壳的民企,另一面则是在资本市场上不断买买买的国企。今年以来,国资平台共对28只A股(或A股控股股东)进行股权受让,合计受让股权32次,已披露交易金额达125.1亿元,如一切推进顺利,未来将有16家民营上市公司变成国资。

这些现象在21世纪以来都是少见的,民营企业在历史上往往都比国企表现出更强的增长力。国企利润增速远超民企,仅仅出现于2009年底~2010年,2017年中~2018年。2009年是金融危机后,国家出了"四万亿"的基建计划,大幅增加对基建、对国企的固定资产投资。2017年是供给侧改革,对上游行业大刀阔斧砍产能,尤以民企为去产能的重灾区,产能一降,原材料价格暴涨,没损失多少产能的上游国企坐收渔翁之利,营收与净利大幅改善,不少还瞬间摘掉多年亏损王的帽子,摇身一变摇钱树。

四、自备电厂补贴政策:民企再遭噩梦

无独有偶,近期各省频繁发布的自备电厂交叉性补贴征收政策,让我不禁再次为民企们捏了一把汗。因为各省颁布的交叉性补贴征收政策征收标准集中在0.1~0.15元/千瓦时,这对于依靠自备电厂取得成本优势的企业来说,每年增加的成本陡增,这无异于釜底抽薪。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他们没有人给他们兜底,一旦经营状况转差,再融资也将变得十分困难,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便会犹如多米诺骨牌顷刻崩塌。想起今年A股此起彼伏的民企卖壳现象,不禁让人着实捏了一把汗。

这一场景,更是不禁让人回想起了始于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运动。尽管去产能政策下,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但不少民企苦于产能大幅下滑而出现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的情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补一降"的推进下,国有企业出现绝地反转,其工业增加值增速从去年年初的负数迅速拉升到6%以上,而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相应掉落到6.5%上下。

这次颁布的自备电厂交叉性补贴征收政策,又何尝不是如此?受到影响最深最重最彻底的,还是那些为市场经济做出过莫大贡献的民企。装机容量前十的企业中过半数都是民营企业,其中装机容量最大的五家企业中4家都是大型民企。而且征收比例之高,征收范围之广,对于这些民营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承受之重。

以山东省14日颁布的0.1元/千瓦时自备电厂为例,备受影响的魏桥集团,山东新发,南山集团都是山东省名列前茅的民营企业,也曾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为山东省的经济做出过杰出贡献。但是这样的征收政策一出,让他们何处安放民企老大哥的位置?

五、改革开放的"功臣",如今应何处安放?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无论从经济贡献、投资占比、吸纳就业各个方面看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1979年对工商业劳动者地位的明确催生了第一批民营经济;1983年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并加强了对城市和乡镇计提经济和个体经济的法律保护后,逐渐涌现出一批民营企业;1992年"南方讲话"后民营企业开始放开脚步、大胆探索,业主制民营企业向股份制转变;2005年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政策后,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根据发改委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了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

私营企业早已经成为进出口、投资和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对于我国过去四十年飞跃式的经济增长,民营企业的贡献功不可没。

然而,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功臣",民营企业如今却发现无处安放自身。供给侧改革中成为去产能的主要对象,自备电厂征收政策下又成为众矢之的。

尽管我相信,像魏桥集团、山东信发、南山集团等这历经多年沉浮的优秀民企,不会为区区一个自备电厂政策所击垮,自会通过核心技术管理、改善产品结构和其他方式进行创收,给予一定时日,必将走出一条新路。但是,我也认为他们不应该在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多年贡献之后,仍然要以一种隐晦的方式继续对外输血、对经济输血。



[责任编辑:admin]